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8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5篇
教育   277篇
科学研究   19篇
体育   358篇
综合类   148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苏国培 《体育科技》2010,31(3):92-94
论述了罚球在比赛中的重要作用,罚球心理训练的重要性及方法,罚球心理训练应从青少年抓起,从小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使他们进入高水平运动队后能有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32.
采用实验的方法对在初中体育课中利用球类教学替代传统教学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球类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有许多优势 ,但球类教学也存在占用场地大、消耗多的不足。将球类教学与传统教学结合起来进行才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33.
"假球”现象是俱乐部与公众之间的一个非合作博弈结果.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越注重短期利益的俱乐部其打假球的动机也越强烈.因此,如要消除"假球”现象,使俱乐部成为长期参与人将是必然.  相似文献   
34.
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分析了高校排球专项课与体育院系排球课之间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两类大学生对排球课的态度、需要、兴趣等异同,揭示了“两课”之间的结构程序、学生的认识程序等差异。  相似文献   
35.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学习双向理论的导引下,球类领会教学法形成了项目导入、比赛赏识、战术理解、临场决断能力培养、技能执行和运动表现等单元构成的教学流程与模式.领会教学法学习效果的评量采用技能评量、认知评量、情感评量与社会行为评量等方法.领会教学法具有运动情境中的乐趣激发、学生技能战术的自主性提升、游戏比赛的系统设计、战术与技能的双向驱动和益于终身运动习惯养成等特色,对摆脱以运动技术传习为核心的旧观念、形成球类教学新思路具有典型的示范性.  相似文献   
36.
贾明学 《浙江体育科学》2007,29(1):47-48,51
运用经济博弈论原理与方法,针对我国职业足球联赛中假球日益严重的问题,从足球俱乐部与足协的角度,建立博弈模型,通过分析,提出了打击假球的具体措施,即加大惩治力度,使假球行为不敢发生;提高调查概率,使假球行为不能发生;降低调查取证的费用,增大足协打假的决心;利用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加强对假球行为的追踪报道。  相似文献   
37.
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把排球正面扣球动作排列成相互串连的单元序列,运用“排球正面扣球双向串连教学模式”,突出初学者在学习排球正面扣球技术过程中,以“保持良好的人与球关系”为学习重点,建立具有“共同要素”的单元序列,体现扣球技术的完整性和连惯性。通过教学实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8.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帕雷托分析法与逻辑分析法对第26、27、28届夏季奥运会集体球类项目的竞技实力布局,从整体、男女、各个小项三个层次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9.
浅析太极柔力球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极柔力球是一项新兴的民族体育项目,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得到广泛的普及。文章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的研究方法,以多年从事太极柔力球项目的教学经验,对太极柔力球的动作特点、器材、场地、适应人群、健身功能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剖析,为提高人们对该项目的认识和今后正确地锻炼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0.
从术球与高尔夫的起源、技术特征、运动特点、心理特点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旨在为术球在国内乃至世界各地进一步推广和发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